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協文學藝術界別小組討論現場,一位來自內蒙古草原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受到了媒體的格外關注。她,就是來自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全國政協委員——哈斯塔娜。
哈斯塔娜
“我是帶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紅色文藝輕騎兵’的厚愛和期望,帶著內蒙古全區75支草原烏蘭牧騎的使命,來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當天,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的哈斯塔娜備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烏蘭牧騎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第一支烏蘭牧騎就誕生在你們的家鄉”。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中這樣說道。
60年前,蘇尼特草原誕生了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兩輛勒勒車、四件樂器,一支“一專多能”的9人小隊伍,開啟了草原文藝征程。
烏蘭牧騎蒙古語原意是“紅色的嫩芽”,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紅色文藝輕騎兵”。作為內蒙古獨特的適應草原地區生產生活特點而誕生的文化工作隊,“一專多能”是烏蘭牧騎隊員必備的素質,無論嚴寒酷暑,他們都長期在戈壁、草原上發揮著“演出、宣傳、輔導、服務”的作用。2018年春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登上了央視春晚,把烏蘭牧騎的風采展現給全國觀眾。
此時,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哈斯塔娜凝視著駐地窗外,思緒仿佛回到了內蒙古大草原,她一字一句地說:“總書記勉勵我們要繼續扎根基層、服務群眾,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span>
如今,烏蘭牧騎隊員們有了更加明確的創作方向?!安菰俏覀兯囆g創作的沃土,我們要創作出更多接地氣、有草原氣息的作品,反映新時代農牧民的不懈奮斗和美好生活?!惫顾群退幕锇閭冎擂r牧民們最喜歡看戲看小品,便把精準扶貧的主題融入到表演節目中,編排了《喜鵲為什么喳喳叫》等,深受大家喜愛。
60年來,烏蘭牧騎以藍天為幕布,以草原為舞臺,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如今,烏蘭牧騎有了自己的全國政協委員,哈斯塔娜覺得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政協會議小組討論會上,她時而用蒙古文做筆記,時而用漢語寫著發言提綱?!俺蔀槿珖f委員,是黨組織對我的關心和鞭策。在政協委員履職盡責方面,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學習,我要用烏蘭牧騎的精神要求自己,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span>
赴京參會前,哈斯塔娜立足本職文藝工作,積極了解、收集社情民意。為了更好地發揮烏蘭牧騎工作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滿足邊疆地區各族群眾的文化需要,她建議有關部門堅持辦好全國烏蘭牧騎先進團隊展演等活動,并以三年一屆的形式固定下來,從而更好地促進文化惠民服務。
草原人民需要烏蘭牧騎,烏蘭牧騎更需要草原人民。走進新時代,烏蘭牧騎傳承著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的紅色基因,扎根生活沃土,服務農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發展?!拔覀優跆m牧騎的使命就是要把黨的聲音傳遍草原,把十九大精神送到牧民身邊,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惫顾热缡钦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