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新風貌
“不能以公路里程計算時間,而是要看天氣來算?!痹谠颇鲜∨圩遄灾沃莶稍L期間,當地干部群眾經常跟記者說起這樣的一句話。不消說,每年春夏時節必到的雨季以及秋冬季的大雪封山,曾給這片橫斷山脈縱谷地帶的各族同胞生產生活帶來怎樣的不便,僅從當前全州正在緊張修建的怒江美麗公路以及全封閉改擴建中的獨龍江公路來說,就足以讓記者體會到怒江大峽谷的行路之艱辛。
有人說,現在的怒江猶如一個大工地。對于高黎貢山、碧羅雪山等大山林立,瀾滄江、怒江、獨龍江等江流密集以及動植物資源頗豐的怒江大峽谷來說,這樣的形容似乎不大貼切,但州扶貧辦的同志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全州的公路、機場、村寨等都在建設中,各族干部群眾都在行動?!庇浾咭宦纷邅?,所見所聞更是印證了這一說法。無論下雨還是晴天,坑洼的泥濘路面或揚起的濃厚塵土都擋不住修路工人的施工熱情;村寨或移民搬遷點,鄉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員以及工程施工人員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時值農忙時節,高山峽谷里的綠色希望產業也讓村民們的生產積極性更高漲了。
在怒江州,無論政府機關、街道、村寨,還是村民家中,習近平總書記的畫像以及總書記接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的照片都處處可見。2014年元旦前夕,總書記給獨龍族群眾回信,祝賀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隨后,他在視察云南時又親切接見獨龍族干部群眾代表。近年來,習總書記對怒江發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讓全州各族干部群眾備感振奮、深受鼓舞。
當前,怒江州委、州政府正按照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一步步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緊扣“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怒江州提出“12343”脫貧攻堅總體思路,即構建一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指揮作戰體系格局,補齊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兩大短板,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保障、各級干部抓扶貧工作以及群眾綜合素質三大能力,集中攻破易地扶貧搬遷、安全住房、產業扶貧、公共基礎設施四大堡壘,強化部門行業、紀檢監察和社會三項監督。
4月上旬,記者抵達到怒江州時,《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力推進深度貧困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也已出臺。該方案從深刻認識怒江深度貧困脫貧攻堅的艱巨性和緊迫性出發,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工作格局,以解決突出制約問題為重點,緊盯“直過民族”、人口較少民族兩個重點人群,以及怒江流域中部、瀾滄江流域蘭坪縣段兩個重點貧困人口聚集區,強化精準施策,舉全州之力決勝脫貧攻堅。記者堅信,這個方案必將在怒江州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成為現實。
遠眺獨龍江鄉雄當小組
美麗公路的幸?!盁馈?/span>
“看天一線天,看地一條溝,出門過溜索,種地靠攀巖?!边@曾經是怒江人對自身生產生活狀態的一種生動描述。地處祖國西南、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州,高山峽谷交錯,南北走向的擔當力卡山、獨龍江、高黎貢山、怒江、碧羅雪山、瀾滄江、云嶺依次縱列。其中,最高點高黎貢山主峰海拔5128米,最低點怒江河谷海拔738米,州內98%以上面積為高山峽谷,天氣變化差異大,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易發。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在怒江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怒江州仍是全國唯一的“五無”州市,即境內無高速公路、航空、鐵路、水運和管道運輸。而從州府六庫鎮沿江而上到貢山縣城的唯一交通大動脈,也被當地人稱為“不三不四”路,即比三級路差、比四級路好,有些路段甚至連四級路標準都達不到。這條修建于上世紀50年代,串聯起怒江州瀘水、福貢、貢山三縣且是通往外界的“華山一條路”,還時常發生塌方、落石、泥石流、路基塌陷等自然災害,晴通雨阻。
讓人備感興奮和期待的是,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深入,保瀘高速公路、怒江美麗公路、福維路、貢德路以及怒江六庫機場場平工程、蘭坪通用機場試驗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工程已相繼動工建設,天險怒江正串起大道通途。
四月的南國,春意盎然,鮮花怒放。六庫老城旁邊,一座新城區已拔地而起。正當記者準備前往福貢縣采訪時,一則交通信息讓行程突然變得緊張起來并最終耽擱:由于怒江美麗公路施工,近日從六庫前往福貢、貢山的客運車輛采取限時通行。據了解,怒江美麗公路即從六庫經福貢到貢山的這條交通要道,是交通運輸部“十三五”國省干線改造重點工程,投資約百億元,全長286.68公里,路基寬8.5米,時速40公里,工期為26個月。為保障這條當地交通命脈線路的順利施工,美麗公路從2017年10月起至2019年底竣工期間,均采取晚七點至早七點封閉作業,白天施工則盡量保證路途暢通。經過兩天的等待,六庫客運交通終于恢復正常。出發前,州民宗委的同志不忘叮囑記者:路上多帶些食物。據說由于修路,從六庫到福貢縣城130多公路的路程,客車行駛時間最長的一次走了11個小時。
出六庫城區,怒江兩岸的高黎貢山、碧羅雪山巍峨聳立,時而寬闊時而幽深的怒江奔流而下,蔚為壯觀。路上,不時看到修路人員和機械設備施工。當日晴天,盡管公路凹凸不平且蜿蜒狹窄,但除個別路段以及所經村鎮偶爾出現長時間擁堵外,通行基本順利。沿著大峽谷一路逆流而上,一線天的感覺也越發明顯。盡管該條交通要道當前看起來不甚完美,但其為各族群眾出行特別是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所發揮的巨大作用顯然無法抹滅。如今,隨著怒江大峽谷全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這條美麗公路還將建設貫穿全程的慢行道路系統,并在沿線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寨。不遠的將來,“路在江邊走,車在畫里行,人在景中游”將變為現實,美麗公路沿線將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富民路。
記者抵達福貢縣匹河鄉已是下午5點,距離縣城尚有40多公里,其間90公里的車程走了近6個小時。這個全國唯一的怒族鄉,有著全州鄉村旅游的一張名片——老姆登。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以及鄉村旅游的發展,老姆登村的民宿經濟也更加紅火,還帶動茶葉等特色產業增收,有力促進了村民脫貧致富。2017年4月,烏拉圭廣泛陣線主席哈維爾·米蘭達一行來到老姆登考察。吸引這些外國賓客不遠千里深入大山腹地來學習取經的,絕不只是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而是中國獨有的脫貧經驗和方案,是讓世界矚目的共同富裕的中國故事。
“老姆登”是怒族語,意為“向往的地方”。村莊坐落于碧羅雪山海拔1800米處,西望高黎貢山,怒江水從山腳下穿過。全村以怒族為主,也有傈僳、獨龍等民族。在匹河鄉李副鄉長帶領下,記者乘車從鄉政府前往老姆登村。離開因修路而塵土飛揚的公路,大山深處的空氣立即清新了許多。沿著平整的柏油路盤旋而上,一棟棟特色民居出現在眼前。曾經,由于交通不便以及生產資料匱乏,當地群眾只能靠砍伐竹木做起竹篾房,經常是透風漏雨。如今,家家戶戶都蓋起了磚瓦房,墻體外圍還覆上一層竹篾,保留著傳統民居特色。
去年以來,當地政府不斷加大投入,開展知子羅(原州府所在地)至老姆登村民族旅游特色小鎮工程建設。如今,村內規劃整齊而又充滿民族特色的旅游廣場已建造完畢,家家戶戶的污水排污管線也已鋪好,停車場、花廁等其他配套設施正在建設當中。在翠綠的茶林掩映當中,村后的爬山步道及其沿線景觀也將相繼打造。隨著通往知子羅等外界交通的完善,老姆登村將成為一個更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民族特色村寨,更多群眾也將依靠旅游走上致富路。
42歲的郁伍林是老姆登村較早開展民宿經營的村民,由于他的名字在鄉親們口中被叫作“150”的發音,因此客棧便取名“怒蘇哩150客?!???蜅?,傳統竹篾老房與新建的客房俱有,小院內鮮花盛開,黃黃的枇杷果掛滿枝頭。每當客人到來,郁伍林都會自己洗菜下廚,烹飪地道的農家菜。身為怒族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他,還會在茶余飯后向客人介紹本民族文化和家鄉發展變遷。多年來,性格淳樸的郁伍林與獨龍族妻子魯冰花一起,通過辛勤勞動,客棧生意經營得紅紅火火?,F如今,全村開民宿的已有十三四家,規模大小不等。
“黨的政策這么好,大家積極性都很高?!睂τ诖謇锏慕n立卡戶怒族大叔國慶來說,家里最近的新變化同樣讓他笑得合不攏嘴。作為老姆登村的危房致貧戶,大叔家的一棟老房透風漏雨,孩子的婚房也沒著落。去年,大叔在政府幫助下建起了新房,心情一下舒坦多了?,F今,國慶的大兒子在外務工,二兒子在家種茶葉、果樹,三兒子在村里農家樂打工,一家人的日子其樂融融。
就在記者采訪期間,從外地運來的花椒苗送進村寨。根據市場需求和當地海拔高度,老姆登村改進傳統糧食種植,引進桔子、花椒等經濟樹種,在促進村民增收的同時,也為美麗公路增添新的亮色?!斑@幾年老姆登變化非常大,以前有人愛喝酒的陋習沒有了,現在大家都講文明衛生,愛護生態環境,生產積極性也越來越高?!编l扶貧工作隊隊長桑金波感慨地說。
建設美麗公路,圓夢幸福生活。作為滇西、滇西北旅游環線的重要路段和怒江大峽谷主干道,美麗公路建設雖然在短期內給人們的出行帶來諸多不便,但這是幸福的“煩惱”。建成通車后,不僅能極大提升怒江內連外通的快速運輸能力,讓怒江大峽谷、“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世界級旅游景區呈現在更多人面前,而且還能助推怒江融入云南主要城市群、滇川藏精品旅游帶以及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對整個滇西片區經濟社會發展都將產生積極作用。
大山里的希望產業
猶如一把利劍切開的怒江大峽谷,毫不吝嗇地擠占著當地各族群眾生產生活空間。即便大山褶皺里的少量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的達76%,坡度60度以上的也不少。且不說農作物產量多少,村民在地里勞作時不慎滾落山下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但同時,怒江大峽谷也有其溫情的一面。作為世界十大生物多樣性地區之一,怒江素有“動植物王國明珠”“世界物種基因庫”之美譽,也是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綠色寶庫”。
擺脫美麗的貧困,實現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的互促雙贏。按照中央要求部署和云南省委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怒江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產業精準幫扶為重點,確立了旅游文化、特色生態農業、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生態食品及消費品制造業四大重點產業,目前正在產生效益。
一場半夜開始下起的小雨,將群山澆得透透的。抵達福貢縣城第二天一早,記者和縣民宗局的蔡劍龍一起前往40公里外的石月亮鄉,去采訪那里的特色生態產業。剛出縣城,汽車便被修路人員攔停下來。原來,昨夜連綿的降雨,導致山石滑落,擋住了前行的道路。由于這是前往石月亮鄉的唯一通道,爭得施工人員的同意,記者乘車前往滑坡現場。距離縣城約四五公里的地方,只見一塊巨大的山石靠著山體斜插在路上,伴著碎石和樹枝將道路堵得嚴嚴實實。據了解,夜間山石滑落時,將一臺作業的修路挖鑿機的鉆頭打掉了,好在沒有人員受傷?,F場工作人員緊急商量著解決方案,確保道路盡快暢通。
江的對岸,一座村莊倘徉在雨霧之中。這里是福貢縣上帕鎮施底村。江水因下雨而顯得更加湍急,穿過橫跨江面的鐵索橋,順著柏油路走進村內,江邊是一片寬闊的灘涂,平日里經常有人來此垂釣。村支書福三四的家離岸邊不遠,從他家向江對岸望去,剛好看到滑坡現場附近。一棟棟一層或二層的磚瓦房依山而建,福書記家二層小樓旁邊還建有一個傳統竹篾結構的廚房?;鹛晾稂c起炭火,潮濕的身上立馬溫暖了很多。在等候修路通行的時間里,記者從這個怒江畔的普通村寨正在發生的變遷,一探全州脫貧攻堅的時代風貌。
施底村有8個村民小組,共357戶、1279人,村民以傈僳族為主,還有怒族、獨龍族、白族、傣族等。目前,全村有107戶建檔立卡戶、329人,將于2018年底全部脫貧。這其中,實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的85戶、兜底保障45人。其他危房戶就地對住房加固或拆除重建,每戶補助在4萬元以內。這幾年,怒江州堅持“挪窮窩”和“換窮業”并舉,通過落實好惠民惠農政策、安排社會務工崗位、就近就地入學、健康扶貧、完善社會保險以及發展商貿旅游服務等,確保搬遷家庭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草果是一種藥食兩用的中藥材,自這一喜溫暖濕潤氣候的經濟作物移植到怒江大峽谷以來,已成為當地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的“金果果”。在施底村,除了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外,村里主要收入就來自于草果。目前,全村種植草果萬畝以上,雖然掛果的只占三分之一,但去年全村草果收入已達500萬元。
“前些年,由于草果種植管理跟不上,老百姓沒得到多少實惠,因此積極性不高。最近幾年,全州草果種植開展提質增效,縣里每年都會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根據農戶需求,政府還免費提供草果苗木,加之這幾年市場行情非常好,老百姓生產積極性相當高?,F在,村里草果年收入達十四五萬元的農戶也不在少數?!备浗榻B說,去年,云南省能投公司在福貢縣石月亮鎮建起了怒江大峽谷生態農副產品加工中心,草果售賣加工更方便了,村民也不用再為市場擔憂。
這些天,福書記最忙碌的就是村里的產業發展?!叭辶值?萬多畝,耕地面積1100多畝,山多地少,靠傳統的單一種植顯然無法實現有效脫貧?!苯Y合村里種養殖特點優勢以及市場行情,他帶領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積極引導村民開展茶葉、花椒、桑仁、蓯蓉、白芨、丹參等食藥材種植以及養蜂、養豬等。村里也準備成立合作社或協會,提高種養規模,打造品牌特色。就在前不久,施底村被福貢縣列入民族特色村寨規劃,這無疑將給全村的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現在,全村“兩不愁、三保障”已基本實現。讓福三四備感幸福和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是,黨中央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格外關心。隨著一系列惠農政策實施,老百姓的素質也提高了,自我發展積極性非常高。
今年45歲的福三四是傈僳族,一雙兒女在縣城讀書。1973年他出生時,家對面的怒江兩岸剛建起鐵索橋,后又進行過兩次重建,現可供行人和小型車輛通過。如今,距離施底村3公里的地方,還保留有一座溜索,但已經很少有人用了,那里也通了公路。福三四的父親與他并不同姓,父親姓此,三四上小學的時候改姓福。這種情況在怒江并不少見,很多少數民族特別是“直過”民族在舊社會沒有自己的姓,正是在黨的領導下翻身作主人,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當天,由于山石滑坡堵路,福書記家里來了很多人,有過來打杯熱水或從他家小賣部購買食物的游客,也有鄰村的村民或親戚朋友。每有人來,福三四都是熱情接待。一位在縣里修路的老朋友也來了,據他說,從福貢通往緬甸的亞坪公路即將修建完畢。福三四計劃著開辦一個農家樂,帶動村民一起發展致富。
隨著天空放晴,一聲爆破聲之后,堵塞的公路于下午四點多通車了。乘車來到石月亮鄉政府所在地已近晚上七點。由于晚上修路期間交通封堵,鎮上停滿了路過的大小車輛,賓館也都住得滿滿當當。
怒江大峽谷農副產品加工中心坐落在石月亮鄉中心附近,幾棟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嵌于青山綠水之間。為形成脫貧攻堅合力,云南省能投集團與怒江州開展全面戰略合作,主動將企業發展融入地方,開展脫貧攻堅、能源開發、全域旅游、特色農副產品、綠色產業投資、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等。立足怒江州山區實際和種養殖現狀,能投集團堅持“產業為本,項目優先”原則,積極打造農副產業基地。2016年,加工交易中心在石月亮鄉建成投產,通過引導村民規?;l展草果等特色農副產品,進行精深加工提質增效,并延伸產業鏈,吸納貧困人口就業,不斷拓寬增收渠道。
記者在加工交易中心看到,車間整潔現代,有著全國第一家具備全自動化、高技術標準、高質量標準的草果加工生產線。目前,中心項目主要以草果干果、草果粉為主,并覆蓋羊肚菌、竹葉菜、木耳、竹筍等當地特色農副產品。投產以來,年加工鮮果約2500噸,生產干果及草果粉約500噸,同時預留了生產線建設空間,為擴大產能、提升效益提前布局。
咱利村是云南能投集團對口幫扶的一個傈僳族村落。今年4月,隨著咱利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全縣第一家村辦企業誕生。揭牌儀式上,公司負責人與咱利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生豬養殖產業扶貧協議,現場發放豬仔,并請技術人員對村民進行生豬養殖管理和防疫培訓。公司的落成,也將有力帶動周邊村寨的特色養殖??吹酱謇锇l生的巨大變化,村民們對扶貧工作隊豎起拇指說:“夏莫!夏莫!阿克夏莫?。ɡ壅Z感謝的意思)”。
漂亮的新村
峽谷江畔的和諧新家園
經常往返于怒江公路的人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大峽谷兩岸建起的一棟棟漂亮新房,房前屋頂都飄揚著五星紅旗,成為滇緬邊境線上一道靚麗的風景。那種曾經“竹籬為墻、柴扉為門、茅草為頂、千腳落地”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作為典型的“直過民族”地區,怒江州“直過”區人口占全州總人口的62%。州內少數民族眾多,獨龍族、怒族兩個怒江特有民族以及傈僳族、白族、普米族等少數民族占全州總人口的93.6%。目前,全州貧困發生率仍高達38.14%。
在這場脫貧攻堅的戰役中,怒江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就業脫貧、生態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能力素質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貧困村提升、兜底保障、守邊強基等10大工程,萬眾一心,攻堅克難。
記者乘車前往貢山縣經過普拉底鄉時,由于道路狹窄,加之大型修路、運輸車輛較多,導致道路長時間堵塞。就在公路沿線,普拉底鄉一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正在建設中。臨近中午,工人們仍在忙碌。不難想象,對于幾乎沒有一塊可利用平地的怒江州來說,易地扶貧搬遷、重大項目選址等都很困難,建設施工也同樣艱辛。
今年1月25日至29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怒江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期間,來到瀘水市稱桿鄉、洛本卓鄉和福貢縣鹿馬登鄉,了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進展,回訪福貢縣匹河怒族鄉托坪村,詳細詢問幫扶舉措落實情況。在貢山縣,汪洋實地察看獨龍江鄉產業扶貧工作,并沿著陡峭山路步行數小時在高海拔的普拉底鄉貧困村走訪貧困戶。期間,汪洋分別與州、縣、鄉、村四級書記個別談心,與駐村幫扶干部、第一書記等座談交流。他充分肯定怒江州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積極進展,強調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做到精準施策,首先是政策要精準。要在確保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基礎上,著眼長遠,積極穩妥推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改善、社會文明建設等,促進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
“怒江脫貧意如江,珠海幫扶情似海?!?016年8月,廣東、云南兩省確定珠海對口幫扶怒江以來,兩地扶貧協作事業也駛入快車道。目前,珠海投入各類幫扶資金2.8億元,實施扶貧協作項目30個,通過農產品經貿合作、校企合作、教育幫扶等舉措,輻射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800人,形成全社會關注支持怒江深度貧困精準脫貧的良好氛圍。4月10日,珠海市長姚亦生率隊來到貢山縣調研對口幫扶項目進展,深入普拉底鄉臘咱村實地察看對口幫扶易地扶貧搬遷示范村建設工程,進一步深化對口幫扶,不斷提升合作共建水平。
就在記者抵達貢山縣城當天,獨龍江公路一處路段因降雨發生山體滑坡,近百米路面被掩埋。在當前這場脫貧攻堅戰役中,全州各族干部群眾展現出戰天斗地的精神風貌。經過兩天的緊張搶修,塌方路段已基本暢通。
穿行在蜿蜒的獨龍江公路,清新的空氣、蔥郁的植被以及皚皚雪山,使心情瞬間開闊、舒朗。隨著全長6.68公里的獨龍江隧道通車,獨龍族同胞徹底告別了半年大雪封山的歷史,經濟社會發展邁入快車道。2017年9月13日,怒江州委、州政府在獨龍江鄉召開獨龍江“率先脫貧、全面小康”行動啟動大會,標志著獨龍江從“整鄉推進、整族幫扶”向“率先脫貧、全面小康”提升的工作轉移。
伴著碧波奔涌向前的獨龍江,隱秘于大峽谷中的獨龍江鄉格外美麗。鄉政府所在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的巨型照片豎立在政府辦公樓大門前,一棟棟獨龍族傳統茅草房樣式的樓房錯落有致。道路兩側,飯店、賓館及特色商品店等正在營業,鄉政府大樓和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學樓等也是民族特色濃郁的建筑。從廣場到街道各個角落,鮮花盛放,綠色茵茵,處處煥然一新。
當天,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的同志正在獨龍江進行電網聯網工程調研。剛上任4個月的貢山縣委副書記、獨龍江鄉黨委書記楊秀興告訴記者,目前獨龍江鄉以電代柴項目已全面鋪開,并發放給每家每戶電冰箱、電飯煲、電磁爐等生活用品11件套。但由于獨龍江鄉現有電網設施基礎薄弱,致使群眾用電質量較低,而且這個問題一直阻礙著獨龍江經濟發展。在黨中央、國務院關心下,獨龍江鄉目前啟動了35千伏電網聯網升級改造工程,在徹底解決獨龍族群眾生產生活用電問題的同時,還能更好地保護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自然生態環境。
走進距離鄉政府不遠的孔當村,一棟棟獨龍族特色新居依山勢整齊排列,家家門前飄揚著五星紅旗。60多歲的普美英大媽和她的老伴孔志珍大爺,正站在村邊與幾個村民聊天。說到如今的新變化,普美英大媽高興地說:“公路都通到這邊來了,和以前大不同了,很幸福!”“家家戶戶都有了新房子,有水,有電,通了公路??倳浾f,不能讓一個民族掉隊,很感動!”孔志珍大爺激動地說,他通過電視收看了黨的十九大召開的盛況,感覺到國家一年比一年好。雖然自己干不動了,但他對黨和國家的政策相當滿意。
幸福的新生活
孔大爺的家中,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消毒柜、電飯煲、打油茶機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與嶄新的民族特色民居完美地融合??蛷d墻上貼著習總書記的畫像以及接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的大幅照片。45歲的孔自強是孔大爺的大兒子,兄妹七個中排行老二。他曾是孔當村的小組組長,現在是村監督委員和森林管護員??鬃詮娊榻B說,以前不通公路時,村民家里經常揭不開鍋,大多數人只能靠幫別人背東西掙點錢。如今,不僅公路修好了,全村的產業也發展起來了,主要收入來源是草果,家庭年收入一般也有兩三萬元。
目前,獨龍江公路以及全鄉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旅游產業等正在進行升級改造。沿著茂密植被掩映的獨龍江一路北上,地處河谷地帶的迪政當村雄當小組猶如世外桃源一般。漂亮的獨龍族特色新民居,種滿綠草鮮花的庭院,有的人家門前還停放著小汽車。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接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中的紋面女李文仕也生活在這里。正值農忙時節,大部分村民都到山上勞作去了。作為全鄉唯一尚未脫貧的村,迪政當村正加大農作物種植調整力度,大力推進重樓、羊肚菌等經濟作物種植,老百姓生產積極性也非常高。同時,隨著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當地旅游業也將加快發展起來,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這幾年真是一年一個變化?!瘪v扎在肯迪小組的怒江州委獨龍江“率先脫貧、全面小康”行動領導小組副組長、工作隊隊長趙振中告訴記者,牢記總書記囑托,獨龍江鄉正采取脫貧攻堅、基礎設施、特色小鎮、旅游發展、人居環境、整體素質、環境保護和基層黨建“八大提升行動”,扎實推進全鄉率先脫貧、全面小康各項工作。同時,建立起生態護林員、河道管理員、城鄉環境保潔員、地質災害監測員、巡邊員等制度,讓獨龍族人民和當地各族同胞一起守邊疆、護生態、搞旅游。
丙中洛是怒江州北上進藏的出口,近些年隨著滇藏新通道(即“丙察察”公路)旅游線路的火熱,當地旅游業蓬勃發展。作為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方,這里多數家庭都是至少由兩個民族組成。脫貧攻堅以來,當地各族群眾種起羊肚菌、松露、百合、燈盞花,養殖起稻花魚、冬閑田魚,開起農家魚莊、客棧,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新生活。這也正是怒江州多民族和諧大家庭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