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德??h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共建家園,從“村村通”到“村村變”,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艷。在全縣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德??h先后榮獲“國家園林縣城”“2017年度廣西科學發展進步縣”“全國電子商務示范縣”“2017-2018年度建設平安廣西活動先進縣”“2019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單位”“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等稱號,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廣西十大最美鄉村之德??h城關鎮那溫村
黨建引領,打造鄉村治理新模式
走進冬季的德??h那溫村,山野阡陌間依然一片郁郁蔥蔥,亭臺廊閣與小橋流水別具特色,清一色黃墻黑瓦的泥坯桿欄式建筑呈現在眼前,令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那溫村以黨建引領為切入點,將土地、生態和文化資源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發展,形成了旅游、養蜂、百香果、桑蠶、有機大米“一村五基地”的產業格局,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子,呈現出山變綠、水變清、村變美、民變富的喜人景象,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絢麗綻放。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按謇锏拇笫滦∈?,村干部都和我們一起商量,一起行動?,F在村里越變越美,大家的感情也越來越好,就像一家人?!贝迕窭钍四苷f。那溫村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探索出以村黨支部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發展的“一領四治”鄉村治理體系,形成了多元共治鄉村治理格局,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干群融洽。此外,還通過“愛心超市”積分管理,形成正向引導,激發貧困戶參與鄉村治理熱情。通過開展最美脫貧戶、最美致富帶頭人、最美婆婆、最美媳婦、最美鄉賢和優秀共產黨員“五美一優”評選活動,用榜樣的力量感召引領。近年來,那溫村先后榮獲“廣西十大最美鄉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脫貧攻堅先進村”“鄉風文明紅旗村”“生態宜居紅旗村”等稱號。
那溫村是德??h創新治理的一面鏡子。近年來,德??h借力“一部兩會三中心”“一約四會”“一組兩會”等平臺,構建獨具特色的鄉村治理新體系,扎實開展保穩定、護安全、促發展各項工作。同時,積極引導各族群眾依法有序參與社會治理,將建設平安德保拓展到服務、管理、建設各個環節,形成社會治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局面,營造出共建共治共享、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
模范帶動,講好共同團結奮斗的故事
張啟候是德??h燕峒鄉燕峒村太平屯的村民,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退休后他不忘初心,帶領村民建設美麗富裕的太平新村?!爱敵跷易呒掖畱?,和大家分析旅游業的發展形勢,最后下決心開發村里的磨霞洞?!睆拇?,在張啟候的帶動下,全屯77戶農戶吃上了旅游飯,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實現摘“窮帽”拔“窮根”。近年來,太平屯先后榮獲廣西“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屯”“綠色村屯”“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屯”等稱號,張啟候也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
在德保,像張啟候這樣的模范層出不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3個、模范個人3名,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個;獲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1個、模范個人2名,獲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3個,獲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屯1個;獲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22個;培樹并表彰縣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65個、模范個人95名。在模范典型的帶動下,德保這片土地上,不斷上演著一個個“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感人故事。
潤物無聲,以中華文化認同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現代壯劇《第一書記》代表廣西進京參加全國基層院團會演;建成馬骨胡藝術傳習基地等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承基地;10項民族民間文化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榮獲“廣西壯劇藝術之鄉”“廣西山歌藝術之鄉”“廣西馬骨胡藝術之鄉”稱號……近年來,德??h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在一代代藝術家的努力下中結出了累累碩果,為增強中華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出了貢獻。
德??h依托電視等媒體,匯聚本縣文化名人、藝術家等力量,推出了《馬古胡基礎教程》《云山鑒水》《鑒水河情歌》等一批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藝術精品。同時,以傳承中華文化從娃娃抓起為指導思想,扎實推進“壯漢雙語教學進校園”“馬骨胡藝術進校園”等活動。
德??h發揮壯族馬骨胡藝術起源地的優勢,以“二月二”“三月三”“重陽節”“歌圩節”等傳統民俗節日節慶為著力點,常態化開展壯漢雙語宣傳教育活動,同時深入推進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村)、進鄉鎮、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等“六進”活動,使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不斷深入,各族干部群眾對黨的民族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的知曉度不斷提升,“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五個維護”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借力幫扶,在新起點上砥礪奮進再出發
德??h依托國家民委32年來的傾力幫扶和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緊緊圍繞“十三五”規劃目標要求,聚焦實現脫貧摘帽歷史使命,堅持不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克難攻堅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5年來,累計籌措35億元投入脫貧攻堅事業,在全區率先創建縣級脫貧攻堅大數據中心,實現現行標準下89個貧困村7.24萬貧困人口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21.11%降至0,2019年歷史性摘掉了延續33年的“國定貧困縣”帽子。
每一個村莊的變化,每一項產業的興起,每一張笑臉的呈現,都是德??h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縮影。
來源:《中國民族》2021年第12期
責編:江凌 流程·制作:王怡凡